“校长,这五百万,还是留着吧,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火电厂和电解铝厂需要的资金,除了辛安国书记答应给的一千万,剩下的四千万,咱们都按照市场模式来进行。”
“我去借!”
“啊?”
“这么多钱,你能借得到?”
尽管熟知刘弘毅的本事,邰正阳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四千万,搁在后世,相当于多少钱呢?
至少得超过一百亿。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宁州最穷困辖区,一口气借四千万?
谁能借给你?
“校长,事在人为嘛。不试一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刘弘毅微笑说道。
“而且,您让我搞个样板县,那就最好是自力更生搞起来,依靠国家和省里给钱,就算发展起来了,人家也有话说。”
“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是全方位的。就是要通过这些实际的具体的例子,让同志们都受到启发。”
邰正阳有些“心疼”地说道:“我是想让你搞个样板县出来,可也没说,所有的担子,都要压在你头上啊!该给的支持,还是要给的嘛。”
刘弘毅想了想,说道:“那,您给我批个一百万吧,我先拿这个钱,把教育改革的工作干起来再说。”
“山区那些孩子,能早一天上学都是好的。”
镇南是困难了些,但偌大一个省,一百万的资金,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问题不大。
在刘弘毅心目中,教育工作,重于其他所有工作。
必须放在第一优先顺位来考虑。
这可能跟他本身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行,那就先给你批一百万。”
邰正阳十分爽快地一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