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也给楚州一个经济特区的名号?这样他们就能放开来,大胆尝试了。”
今年五月份,国家正式宣布,成立四大经济特区。
“哦,这个恐怕不是很合适……我们的经济特区,主要是搞出口的。去年我们刚提出来要搞的时候,就叫出口特区。”
“楚州在内陆地区,不挨边。”
“这个先例一开,到时候其他内陆地区,也要求搞特区,怎么办呢?”
徐启迪微微蹙起眉头,显然也觉得这个情况有些棘手。
上位者要考虑的是全盘的大局,并非一城一隅之事。
“但是你说的这个情况呢,也确实值得重视。他们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嘛……楚州这几年,工业商业,包括农业在内,都是大发展。哦,还有教育。我看了他们的总结报告,每年他们那里大中专生的录取率,都要高出静江其他地区不少。”
徐启迪微笑说道:“他们搞大生产,赚了钱,就有钱来建学校,给老师学生们更好的条件,考上大学中专的学生,自然就比其他地方要多一些。”
“是啊是啊,搞好生产,搞好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啊……”
“我看这样吧,你给边至诚同志打个电话,请他转告楚州的同志,楚州地区,可以考虑地改市嘛。他们的工业和商业生产都搞起来了,符合了地改市的要求,可以先走这一步。”
徐启迪眼神一亮。
地级市和地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工商业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也能得到更多的国家资源倾斜。
还能自己做一些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
“好的好的……”
徐启迪连声答应。
“另外,还可以专门发一个文件,允许他们享有部分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
“既然是试验田,那就要给他们一些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