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停工了,许多工坊的东家,都放出话去,让自家的织工,去声援那些被锦衣卫迫害的百姓。”
“嘶……”
李应倒吸一口凉气。
苏州、杭州两地的纺织工坊,除去那些家庭作坊式的,上规模的大大小小有数百家。
这么多私人工坊,雇佣的织工得有数万人,这么多人一旦被组织起来,那……
想到可能出现的后果,李应的后背生出一层的冷汗。
“快,快,去织造局。”
李应有些慌,他真怕自己治下的织造局,也出现大规模的民变。
“干爹,这个时候上街的话……”
“废什么话,户部和内府的船队,最大的货源就是苏杭织造局,织造局出了问题,他郭允厚和黄永申能弄死咱家。”
关系到自己,李应也顾不上明哲保身了。
两人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出了织造署,直奔织造工坊。
好在,织造署下辖的这些织工,都是匠籍,此时并未闹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看到正在热火朝天生产的织工们,李应总算是松了口气。
“公公,您怎么过来了?”
甲字坊的所官(所官:每个堂、号的主管)霍忠兴,见到李应赶紧迎了上来。
“老霍,工坊没事吧?”
李应有些紧张的对霍忠兴问道。
后者一愣,旋即就反应过来,赶紧回道:“公公放心,工坊这边没事儿,朝廷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就取消了工匠的徭役,现在都是按照京城那边的工钱,给他们发放月俸。”
“最低一个月也有两枚银元,这样的好日子如果还不知足的话,那卑职早就将人赶出去了。”
李应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霍忠兴继续道:“那些私人工坊的织工闹事,和我们这边没啥关系,都是他们背后的东家鼓动的。”
李应一愣,有些不解道:“你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