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朱子向北魏使团方向行礼致歉道:“此事是白鹭洲书院的疏忽,与张尚书无关,还请王爷勿怪。”
拓跋礼坐在原位摆手,卢瑜紧忙把他拉了起来,随后行礼道:“朱夫子言重了,只是一点琐事,我家王爷宅心仁厚,并不介意。”
拓跋礼白了一眼行礼道:“没错,本王大度未曾介怀,朱夫子继续便是。”
朱子转向李羿问道:“既然我们失礼在先,再来辩礼确实不妥,不知李乐府有何见教啊?”
李羿行礼道:“见教二字可不敢当,但朱夫子已然立命多年,若想再进一步便是亚圣,夫子又以圣人之道自勉,那今日晚辈斗胆想与朱夫子探讨一番圣人之道。”
朱子点头道:“也好,那就请李乐府先说说你对圣人之道的见解吧。”
李羿摆手道:“李某是晚辈,怎敢在夫子面前造次,还是请夫子先讲,也让晚辈多学习学习。”朱子点头称善,李羿退到一旁。
朱子扫过众人,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这场辩论当成辩论,而是把今天当成一次讲座。他已经许久没有来建康城,没给朱子学派的门生讲过课了,正好李羿要论圣人之道,他便借机与广大儒生们探讨一番。
于是朱子引经据典,把自己对圣人之道的理解讲了出来,大致内容如下:
昔初圣仓颉,辅明主,促炎黄之盟,造字通天,御人族气运,控四方之灵,助姬氏轩辕得天道指引,乃胜逐鹿之战,止干戈,救万民,自此天下共主,成黄帝之伟业。
初圣之道,在通天之能,造字之功,气运之源,以铸鼎之法集人族气运,规祭祀之礼,晓天道之命,筑儒道之基,开诸法之源,传人族薪火,此皆万世之功也。
自颛顼帝绝地天通,人族自力,虽无通天之圣,凭初圣遗法,乃安于天地之间。至二圣李耳,守藏之吏,博览群书,遍读古籍,自修悟道,启道门之始,终命归天,全主上之识,后分三宗,复天恩享地利,护九州安宁。
二圣之道,道法自然,尊天敬地,使人族复得天命,免于湮灭之祸。承上启下,传法三圣,使人族再兴,薪火得传,此皆二圣之功也。
三圣孔孟,承周礼之长,研《易经》之术,继二圣之法,集百家之言,周游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