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倒不是说人人都要逆天改命,只是想要世人不以利益为重,当以仁爱为本,为君者以德服众,为臣者以忠事君,为民者以仁相待,使老者安,友者信,少者怀。”
李:“那就看你的本事了,既然你选了与老夫不同的道,那就去贯彻你的道!不过你要想清楚,你的道应该怎么修。”
李羿收起帛书交还给朱子,后者说道:“当初老夫离开天宗就是因为发现自己资质不足,即便穷其一生来悟道怕是也悟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就离开了天宗,继续修孔圣的道。”
李羿摇头笑道:“所以先生才致力于研究孔圣之学,为四书五经作注?那先生为何要将天宗的理念搬到儒道中来?”
朱子答道:“孔圣曾在《礼经》中说: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千年之前先圣便已看透人心物欲,人欲之害大乱之始,唯有存理灭欲方可使之长久矣!”
李羿摆手笑道:“若是在此之前,先生一直都是克己慎独,守心明性,皆以圣人自律。李某也是敬重先生为人,可如今暮年娶妻,听说娶的还是个还俗的尼姑。这存天理,灭人欲岂不成了笑话?还是说先生娶妻并不是因为人欲?”
朱子无奈地摇头笑道:“这话是王儒要问,还是你想知道?”
李羿反问道:“有区别么?不过我想此事不光我想知道,朱学门徒或许都想知道,他们一直仰望的老师为何要这么做。”
朱子长嘘一口气说道:“唉,老夫此举问心无愧,就不作辩解了,任由他们胡乱猜测去吧。”
面对这位儒道超凡境的朱子,李羿能够感受到他体内的浩然正气,他能够确认朱子此举必有缘由,于是行礼道:“晚辈相信朱子,可世俗之人相信朱子的怕是不多啊。”
朱子笑道:“老夫也就剩十年光阴,哪还在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