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来一句“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

    只要是熟悉《大侠姜十三》的,都能吃上文化饭了。

    不得不说,虽然姜十三生前没吃上几顿饱饭,但是他死后,让千千万万的人吃上了饱饭。

    也算是功德无量。

    这股学习热潮从城镇蔓延到乡村。

    乡村百姓也知道了姜国户籍的重要性,进城赶集的时候,都会去茶馆转悠一圈,听一听大侠姜十三的故事。

    也有聪明人从城镇转移到乡村,在各个村里巡回演出。

    城镇里,好歹还有点门槛。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总不好拿着一本书念吧?

    那些内容你得背下来,是不是?

    可是到了农村就不讲究这些了。

    很多人都是拿本书照着念。

    此时文盲遍地,尤其乡村,十里八乡凑不出一个识字的。

    会写自己名字就是文化人了。

    识字,且拥有书籍,那更不得了。

    有文化,还愿意给自己这些大老粗念书,简直是活菩萨。

    乡村百姓没什么钱财,但是这个给一碗粮食,那个给俩鸡蛋,加起来也不少了。

    一个村子待几天。

    去的时候就一本书,回来的时候手提肩扛。

    最主要的是村民们感恩戴德的模样,也不知道是在感激姜十三,还是在感激这些说书人。

    总之,都让人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

    就这样过去几个月,中原各地的百姓基本上都了解了姜十三。

    随后各种小道消息就流传开来。

    今年的雪灾只是一个开始,往后会越来越冷。

    旧有的种子根本扛不住这种寒冷,种下去根本不出苗。

    就算出苗也不结穗。

    农家人最在意的就是粮食。

    土里刨食是农家人的命。

    如果不出苗、不结穗,这一年不就白干了么,明年吃什么?

    一想到今年的粮灾,人们心有余悸。

    亲戚邻居都去逃难了,流民返乡之后,很多熟悉的面孔没有再出现。

    有些是加入墨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