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被陛下钦点为翰林院编修,两年任满,被调出京城为清水县县令,直到现在,已经在任将近二十年。清水县因为此人治理有方,夜不闭户,百姓温饱,这些年进京赶考的学子中,每年都有清水县人士,可见朱忠义执政有方,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为我朝廷输送了不少良才……”
百官一句一句的分析。
仁孝二年,那时候肯定是缺少人才的。都进了翰林院了,还能被调出京城,还去了那么一个穷乡僻壤,在县令的位置上,一待就是那么些年,可见朱忠义在京城的时候,得罪人了。
沈斓曦怎么会知道这个人的?
“孙仲堂,仁孝十年进士,殿前考试第二十四名,当时朝廷并无空缺,此人只能在京城中等候,一等就等到了现在。”
百官:有这事?
等朝廷安排官职,一等就等了十余年,摆明了就是得罪人了,所以才故意不给安排官职。
“陈勤学,仁孝九年进士,三甲第二探花郎,天子门生……现在兵部养马。”
“张良,仁孝……现任石头县县令,在位十年间,鼓励百姓开荒耕种从商,石头县已经是方圆十县最富庶的县。”
“王民,仁孝……”
“刘耕……”
“江念恩……”
“周弘……”
沈斓曦念完以后,合上奏本。
“先安排这些官员,待礼部把所有侯职还有治理有方,又常年在位置上不动的整理出来,咱们再逐一安排,众臣,可有异议?”
朝堂上鸦雀无声。
沈斓曦继续道:“本王挑选的这些官吏,都是让人自己调查过的,如若诸位觉得不妥,可到礼部翻阅调查文书。”
百官哑然。
他们甚至还未想出这些之一,沈斓曦已经提前一步把他们的嘴给堵上了。
他们能说什么?
“摄政王英明神武!”
“叩谢摄政王给那些得不到公平待遇的官员一个能施展才能的机会!”梅南华抱拳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