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之神夸奖,可能是区文峰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了。
而回到公司的陈晨,确实在仔细的学习区文峰的设计理念。
在他看来,这辆概念车的设计不仅在飞行汽车领域有绝对的统治力。
甚至放大到整个汽车领域,也是绝对的王炸。
按理说。
汽车领域已经存在了一百年,产品足够多,市场足够丰富。
因此产品的外观设计几乎已经走到了瓶颈。
外形再出色,也只能是小修小补,无法获得大突破。
但区文峰的设计还是让陈晨觉得自己保守了。
只要有想象力,设计永远不会止步。
于是他的脑海中的小算盘突然敲打起来。
这么出色的设计,只用到飞行汽车上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
飞行汽车是车。
难道电动汽车不是车?
此时的顺风造车已经确定了汽车的大概方向,但细节设计上属于刚起步。
顺风哪有顺手快?
人家区文峰明明有更好的设计,更好的细节处理,为什么不搬过来呢?
全盘照抄肯定是有点过分了。
但通过和区文峰的取经,陈晨已经能理解他的思路,并且做到神似。
尤其是在细节线条的处理和材料的选用上,他完全秉承了区文峰的思路。
于是。
经过两天的构思,一幅具体的车辆设计图跃然于工程软件上。
车身采用流畅的线条和低风阻轮廓,完全保留了运动型汽车所需的空气动力学特征,通过平滑的表面和一体式结构传递出“科幻载具”的视觉语言,类似轿车与超跑的融合体。
贯穿式led灯带、点阵式灯组或动态交互灯光系统是常见设计,强化了未来属性,同时可能具备与周围环境或用户交互的功能。
碳纤维、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应用不仅降低重量,也通过哑光或金属质感表面传递高端科技产品的定位。
另外再加上景玻璃座舱或鸥翼门等元素可能被采用,兼顾视野与仪式感,同时强调“豪华”与“未来”的双重属性。
完工之后,陈晨不止一次的将图纸映射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