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收,腹部隆起,双耳已残。它的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应是用来悬挂类似耳环的装饰品,说明当时的女性已经有了美的概念、美的追求。其头顶以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像穿了一件美丽的花衣裳。
它的图案由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构成。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花瓣纹和半坡文化的鱼纹,变相融合到一起的图案,有一种抽象美和神秘感,是一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史前艺术品。
这件文物还有一段收藏故事。1973年,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邵店村发现了它,用两个脸盆,换来了这件闻名遐迩的艺术品。
中新社记者: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折射出何种当时的社会发展图景,为何它可视为早期“黄河母亲”形象,反映出它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李永平: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头部上方有一个洞,用来装和取某种物品,很可能是早期社会的农作物,体现了它的实用性。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从事农业生产需要人,所以彩陶瓶的腹部凸起,像怀孕女子的孕肚,代表古人的生殖崇拜,表达人类社会对生命延续的一种期盼。
彩陶瓶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面部显得静谧、安详,流露出一种独具东方审美的气质,是5000多年前的“短发女神”,也可视为早期的“黄河母亲”形象。一直到现在,它都是甘肃的一个符号,一张文化名片。2013年,它被国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大约产生于距今5500-6000年前,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其形状与仰韶文化尖底瓶的器口有承继关系,平底的彩陶瓶也成为仰韶文化中后期的一种器形。它是新石器时代一件标志性器物,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社会生产主要靠女性采集为主。以这件文物为代表的大地湾文化彩陶,也对人们了解早期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新社记者:以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为代表的大地湾文化彩陶,如何奠定甘肃为“彩陶之乡”的基础?甘肃又为何成为彩陶文化向西沟通的交流门户?
李永平:大地湾文化彩陶不仅是迄今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