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共计成交69笔,成交总份数约175亿份,成交总金额约204亿元;完成21单份额质押业务,质押份数214亿份,融资金额约33亿元。(完)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发掘资料 为研究晋南地区商代人群提供直接证据
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2022年发掘资料。资料显示,在西吴壁遗址揭露出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为理解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中条山铜矿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开展运城盆地东部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该遗址是一处包含夏商冶铸遗物的重要遗址。2022年,考古人员在该遗址东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商代墓地的发现最为重要。
据该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田伟介绍,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晋南地区商代初期墓地的空白,为研究商代墓葬制度的源流等学术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李永平:如何从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中窥见东西方初识的影子?
出土于甘肃大地湾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不仅是一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而且也可视为早期的“黄河母亲”形象。
它为何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它与“彩陶之路”上的其他彩陶有何区别?由“彩陶之路”开启的早期东西方交流,为而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带来什么启示?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永平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何时何地?它的器型、纹路有何特性?
李永平: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中国史前艺术中,有广泛影响力和知晓度的一件文物。它出土于1973年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邵店村大地湾,是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是齐额短发的女性形象。
它的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