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263个社区综合文化室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和由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46家街道图书馆为骨架支撑,77个公共阅读空间为特色(首批44家挂牌“悦读湾”),5家24小时夜读书房为亮点,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为补充的“书香网络”布局。2023年,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7624场,参与群众超478万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今年,西城将高质量建设北京市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艺演出、文艺展览、文艺讲座、文艺培训等活动,提供“点单式”精准供需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需求。
不断丰富“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西城文化标识内涵。今年还将继续办好“白塔夜话”“书香西城”“什刹海文化旅游节”“老舍戏剧节”“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季”“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等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文化体验。
率先探索演艺新空间落地实践
西城率先探索演艺新空间落地实践,在首批8家“西城区演艺新空间”挂牌的基础上,再挂牌6家“演艺新空间”,同时不断加大演艺新空间培育力度,持续完善服务机制,研究探索相关扶持政策,与“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十条”等集成政策服务包,吸引更多优质演艺企业入驻。
在全市率先推出文化事业与产业融合贯通发展的西城方案,充分发挥西什库31号文创园、“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繁星戏剧村3个首批试点园区的示范作用,把区内15个市级文化园区作为“试验田”,推动文化产业园区与街区、商区和社区深层贯通赋能,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激发新消费,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西城区发布“文化产业十条”项目征集公告,是西城区首次在文化产业领域大范围开展项目征集兑现,采取资金奖励、租购房补贴、配套资助、项目补贴等多种奖励和补助方式,大力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在西城发展,目前第一批已兑现四个国家级平台项目。今年,还将制定实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东有巨人港、西有马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