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合唱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目前成员及主要活动有哪些?
米尔曼:合唱团最初从小范围开始,比如在教室里、课堂上进行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学生欢迎,因此逐渐壮大起来。创立初期,我们并不容易预见合唱团的未来发展,而是通过观察,逐渐发现这里有些变化,那里有些成长。后来,我们积极与学校的管弦乐队合作,合唱团规模再次扩大,我们有了语言助教和声乐指导。再后来,我们与中国的合唱团一起演出,得到了积极反馈。整个过程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推动效应。近十年来,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发展,专业性得以提高。
最初,合唱团主要依赖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但现在我们是一个独立合唱团。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伯乐高级文理中学、还是其他学校的学生,我们都完全开放。我们有一些来自其他城市的成员,也有成员在大学学习、参加工作或者职业培训。这使得整个团队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我们现有近40名成员,通常有30到35人定期参加排练,活动范围广泛。我们会进行合唱团活动,包括声乐训练和学唱歌曲;也会有小组合奏,制作录音等。同时,我们也注重合唱团成员语言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准备中文水平考试(hsk)。我们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排练空间,还尽力传播中国文化。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和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学唱中文歌是促进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途径吗?
米尔曼:绝对是的。我们一直得到反馈说,合唱团对于成员学习中文提供了难以置信的支持。可以想象一下,学习中文时,是坐在家里孤独地尝试学习词汇和发音,还是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展示自己,并得到反馈更有帮助?后者会为人提供不可思议的动力。这也是学生在合唱团取得明显进步的原因。
合唱团成员也有反馈,表示感觉学习中文更自在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动力。
中新社记者:多年来,伯乐中文合唱团与中国的交流交往情况如何?
米尔曼:疫情前我们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通过合唱团工作、到中国旅行及演出等,我们建立起许多联系,结交了许多朋友。尽管疫情对此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