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器层面,更在音乐元素和表现技巧上达到增益互补,展现出新的音乐美学。
二是文化交融表达:曲目的选择和创作致力于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通过编排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探索两种文化间的共通之处与差异性,使音乐会既有传统的回响,又有多元的创新。
三是情感表达的深度:在演绎每首曲目时,不仅追求技术的精准,更注重情感的传递。无论是内敛含蓄还是激昂奔放,力求在演出中完美融合,带给观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是中国服饰的传播:在演出中,乐团特别强调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服饰的使用。例如,让表演者身着唐代服装及明制马面裙,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呈现视觉上的美感,更是为了在跨文化的背景下重现和弘扬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董敏认为,唐代服装以其鲜艳的色彩、优雅的设计和华丽的装饰闻名,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繁荣和开放,而明制马面裙则体现了古典的优雅和庄重。通过这些服饰的穿着,音乐会不仅是一次听觉上的享受,也是一次视觉和文化上的盛宴。对于悉尼的观众来说,这样的表演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在她看来,在澳中艺术文化中,共性体现在对艺术的尊重、对美的追求,以及利用艺术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的共同愿望。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艺术表达的方式和文化背景上。中国传统民乐强调情感的内敛表达、旋律的优雅和使用独特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等,这些都与澳大利亚本土艺术形式,如原住民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有着明显的不同。
董敏认为,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通过中国传统民乐艺术元素的引入,不仅能为当地的文化景观增添新的色彩,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丰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环境,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今年春节期间,乐团将参加澳大利亚当地的春节晚会和‘澳中春晚’以及‘2024悉尼农历音乐节’的演出,通过东西器乐巧妙融合和服饰的结合,让观众不仅聆听到美妙的旋律,还能在视觉上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董敏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