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石器厅、瓷韵厅、陶魂厅……”
一节别具心裁的“云”历史课,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的社团活动室展开。通过网络连线,丝路明珠考古社的同学们与洛阳市第六高级中学的学生,一起在线参观鸣鹤博物馆。
豫哈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河南对口援建。该校党总支书记马东茹介绍,鸣鹤博物馆设于洛阳市第六高级中学校内,是在学生们的鸣鹤考古社基础上创建的。受此启发,豫哈实验学校为学生成立了考古社,取名“丝路明珠”。
“古时候,洛阳曾是丝绸之路的,哈密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之一。如今,教育援疆就像一条无形的‘丝绸之路’。”马东茹说。
而在课后的体育馆里,“粉墨戏曲”社团的学生们练习京剧、豫剧,舞蹈社的孩子们学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热爱体育的学生们则在操场踢足球、跑步……像这样的社团,豫哈实验学校共有29个。
“学校在设立社团时,充分考虑了民族特色。”校长吾其空·卡得尔表示,豫哈实验学校的学生大多住在附近,少数民族学生占比763,主要是农牧民安置子女,“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既了解新疆,又能走向世界。”
提供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这是学生自己的手印,大家一起画的这面墙。”在新疆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有一面印满彩色手印的美术墙,而上面的手印来源于这里各个民族的学生。
18岁的阿布都叶孜孜·吐尔逊江,是学院里的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学习幼儿教育专业。他告诉记者,自己想成为一名幼师的愿望得到了很多支持和鼓励,“班里的同学们来自多个民族,他们常常帮助我。我们一起学习,将来还要一起工作。”
谈及未来,阿布都叶孜孜的语气里满是期待,“未来我会继续在这里读大专,学习更多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
“前段时间我带着学生们去南疆的幼儿园支教,南疆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作为学院的一名维吾尔族教师,吐尔逊阿依·艾尔肯曾带领班级学生前往南疆支教4个月。
“我的学生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在支教的这段时间,学生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