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没的盛唐第一名将历史小知识王忠嗣】
在如梦似幻的开元盛世之下,一位雄姿英发的将领身旁环绕着他的众多部将。葛舒涵、郭子仪、李光弼以及后起之秀李胜,这些大佬级人物都在其中。
而这个大佬中的大佬,便是有着“盛唐第一名将”之称的王忠嗣。他身兼大唐四镇节度使,击契丹,败吐蕃,守四境,堪称盛唐的定海神针。
坊间也一直有个说法:王忠嗣若在,安禄山必不敢反。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光辉闪耀的盛世名将,结局却以悲剧收场,只因与唐玄宗的一次顶嘴,被降职处分后暴毙而亡,令人惋惜。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位盛唐武将的代表——王忠嗣。王忠嗣祖籍太原军旗县,后来移居化州郑县。这里额外讲一下他的家世背景。
王忠嗣出身太原王氏,是货真价实的贵族血脉。熟悉隋唐历史的人都知道,隋唐时代是门阀士族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显赫: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族”。由此也能看出王忠嗣的家世背景显赫至极。
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正是靠着家族的功勋,以门荫入仕,担任太子右卫率,官居正四品。这个级别在当时已经不算低了。
虽然王海宾的从军之路并不算高,但他也是大唐的一员猛将,以骁勇善战闻名于西北地区。
关于王忠嗣的起步,还得从他父亲王海宾说起。开元二年(714年)的一天,一位9岁少年趴在唐玄宗跟前放声痛哭,那悲怆之声令身边之人都为之动容。而这个少年正是日后的盛唐名将王忠嗣。只不过此时的他还叫王旭。
在不久前,吐蕃侵犯大唐的陇右地区,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作为陇右防御使出征。在着名的五阶之战中,王海宾作为先锋大将冲锋陷阵,杀敌众多,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令人愤慨的是,其他将领因嫉妒他的功劳拒不支援,使他孤军奋战,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王海宾战死之后,唐玄宗特意命人将只有9岁的王忠嗣带到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