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者。司马睿与西晋皇室关系已经疏远,是个标准的边缘王爷,而王导则背靠当朝宰辅王衍和琅琊王氏的大旗。
因此,在司马睿称帝前,王导和王家的地位和影响力是超过他的。这种君臣倒置的畸形关系,是东晋形成门阀政治的关键因素。
司马睿也明白王家的重要性,所以在他举行登基大典时,甚至邀请王导一起坐上龙椅。王导是东晋朝堂上当之无愧的百官之首,此外,他的堂兄王敦还掌握着东晋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荆州军。
王氏兄弟一文一武,构成了东晋初期的基础,因此当时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东晋皇室自然不愿王氏持续做大,司马睿曾公开讨伐王敦,结果反被王家逼死。
后来继任者晋明帝虽然对王敦案进行了清算,但鉴于王氏的巨大影响力,最终没有牵连王导,反而继续予以重任。
王导死后,虽然王氏的地位大不如前,但在东晋一朝,琅琊王氏始终超脱于其他氏族。甚至东晋灭亡后,琅琊王氏在南朝中一直都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王氏的影响力不仅存在于军政两界,在文化圈也是顶级存在。王导本身就是清谈名士,擅长书法,很受世人爱戴。
王氏在这一方面人才济济,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王献之便出自这一时期。整个东晋,王氏与司马氏联姻近30次,几乎所有氏族都以与王氏联姻为荣。
周旋于皇族与士族之间的外戚庾氏,在东晋初期并不入流。好在他们南下比较早,资历比较老,又出了庾亮这样的实干人才,这才跻身东晋四大门阀之列。
庾亮的妹妹庾文君是晋明帝的皇后,他凭借外戚的身份进入政坛。晋明帝死后,庾文君升格为太后,将朝政皆委托给庾亮,庾亮就此成为东晋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庾亮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惜眼高手低,得罪了不少实权派,最终引发了苏峻之乱。叛乱虽然被平息,但给东晋和江东造成了巨大损失,始作俑者庾亮难辞其咎,他主动辞职转任地方。
庾亮虽然离开了中枢,但他没有放弃军权,始终将东晋军中最重要的荆州军握在手中。庾亮谋划通过北伐赚取功绩以重新回到中央,然而他在军事方面并无天赋,最终寸功未立,含恨而终。
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