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蜀人的拥护,颇有儒将之风。
然而,常言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嫉妒往往是很多名将难以逃脱的命运。如汉之名将周亚夫,死于小人陷害。
公元264年,立下不世之功的邓艾被钟会污蔑,遭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惨遭冤杀。
那么,为何邓艾最终落得悲惨下场?又为何其知名度不如姜维?很多人把邓艾之死归结为其在蜀汉投降前后的诸多问题,所谓“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惹恼了司马昭。
然而,这其实并非邓艾之过,而是君王的差别。邓艾的举动其实是参照了东汉建国时刘秀、邓禹的例子。但很多人认为二者环境和情况不同。
仔细想想,其一,司马昭远没有刘秀的心胸和能力;其二,邓艾出身寒微,远没有得到邓禹在刘秀那里的信任。因此,即使手握兵权的邓艾没有这些问题,面对疑心极重的司马昭,他也难以善终。
后人在评价邓艾时说:“邓艾是一个猛士,但对于阴谋诡计方面,他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很容易被他人坑害、暗算。”
这说明邓艾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耿直坦荡之人。司马昭并不信任他,因此才以钟会为平蜀的主帅,加上其咎由自取的点兵。说起造反有多大作为,无异于痴人说梦。
除此之外,长期以来,蜀汉是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的正统。即便时间到了如今,《三国演义》的传播使得蜀汉仍然拥有着巨大数量的粉丝。
正因如此,灭掉蜀汉的邓艾就自然而然地给自己贴上了反面人物的标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邓艾的地位必然是十分尴尬。
正因如此,与邓艾屡次斗法的姜维,虽然败多胜少,也未入武庙,但因为姜维站在了所谓“正统”一方,因此其历史存在感要强于邓艾。
纵观邓艾的一生,虽然最后他含冤而死,但英雄往往是不凡的。或许邓艾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也没有像刘备、诸葛亮那样出名,但这并不影响他彪炳史册,被我们所尊重。
邓艾的生平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生平。他以“小镇做题家”的身份,从底层出发,历经苦难,努力奋斗,建功立业。即便最后衰落,也不改初心,这样的人更值得我们去铭记。
【专权祸国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