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会起到单纯药物所不能起到的惊人效果。
当然,古代人对心理疗法并不了解,有些人喝了张角的符水后病情奇迹般好转,便将其视为神明。一传十,十传百,张角的名气越来越大。
起初,张角在巨鹿一带活动。经过10余年的经营,他的信徒已达数十万人,遍布各地,在大半个中国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作为教主,他获得了神一般的地位,很多人甚至变卖家产前来投奔他。张角的影响力如此之大,难道官府就毫不知情吗?当然不是。
无论是地方官府还是朝廷,对张角的存在都十分清楚。地方官府并不去镇压,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好事。
汉代推崇儒术,但并不排斥黄老。在西汉前70年,黄老思想一度成为汉王朝的主流思想。宦官揽权后,压制党人,禁锢儒家知识分子,迫害太学生。
对于标榜正义的儒学,宦官们自然不会喜欢。而此时以黄老思想为核心的太平道突然兴起,令官府觉得安全放心。
他们认为黄老思想主张清净无为,掀不起波澜,没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们不仅不镇压,反倒称赞张角“善道教化,为民所归”。
然而,官府低估了张角。当一个人从凡人走向神时,又岂肯甘心被世俗的权力所羁绊呢?于是,张角改了个号叫“太平道人”,这暴露了他的雄心。
看看四周,这个世界哪里太平?除了汉灵帝之外,恐怕没有一个人认为天下太平,特别是下层百姓。
他们早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横行霸道,谁不渴望一个太平盛世呢?张角确实厉害,他抓住百姓的心,在“太平”二字上做文章,这是极具号召力的两个字。
即便在1700年后,洪秀全也还打出“太平天国”的旗帜,可见“太平”二字可以让造反者反复使用1700年之久。
并非没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司徒杨赐对太平道势力的扩张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遣散教徒,让他们回到乡里种田,这样张角就可不攻自破。
杨赐的属下刘陶也上书皇帝,建议悬赏通缉张角。然而,皇帝正纵情于声色犬马,哪里有心思来管这等闲事呢?
在他看来,天下光明祥和,何必大动干戈呢?正当杨赐等人的奏折被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