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名(4/6)
    此战,赵充国也算是崭露头角。然而,汉武帝时期多亲信椒房之亲,关系往往大于能力。身为底层士兵出身的赵充国,即使能力卓越,也需要积累资历。

    之后,在昭帝和宣帝时期,赵充国多次击败匈奴,战功赫赫。他领兵镇守边关,匈奴单于入侵,往往不战自退。然而,纵观赵充国的大半生戎马生涯,平西羌之战的胜利则是其能比肩卫青的资本所在。

    公元前63年,西羌人密谋反叛汉朝。汉宣帝听说后,派义渠安国出使西羌了解其动向。

    不料义渠安国到达后,在没有摸清实际情况的情况下,斩杀了先零部落30多名头领,又私自出兵镇压,结果弄巧成拙,逼反了羌人,汉军败退。

    面对这场叛乱,此时西汉最后的名将——已经70多岁的赵充国登场。与魏国不同的是,他的优点在于有着更深的战略眼光和谋略。

    赵充国认为,帝王之兵以权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这里的“全盛之要义”,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只以最小或较小的代价,甚至是零代价,通过运筹帷幄,实现以智取胜,并尽可能保全实力而获得胜利。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因为羌人喜欢相互仇杀,其内部很难团结。赵充国十分熟悉羌人习性,经过仔细调查,他发现这次羌族叛乱主要以先零部落为首,其他部落很多则是被裹挟观望。

    通过分析,赵充国深知,只靠武力征伐是永远也收复不了羌人的,反而会使其团结一心。于是,他提出了影响后世千年的戍边屯田之策,简单理解就是“寓兵于农”,让军队一边开荒屯田,一边守土安民。

    在平定西羌叛乱的过程中,赵充国一方面严明军纪,不滥杀无辜,坚决孤立和打击叛乱首领;另一方面,对被裹挟的羌族部落则实施招抚。

    正是通过这种“规谋建战”的思想方针,与工程并举,对羌人成功实施了分化瓦解,轻松平定了羌人叛乱。这与《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不谋而合。

    也正是由于赵充国平西羌之战的胜利,保障了西域通道的安全,才有了后来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从此,如《汉书·西域传》所称:“汉之号令班于西域,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