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分明”。
其四,臣可向君复仇
《公羊传》复仇论中最为特异之处,就是主张臣可向君复仇。《公羊传》所主张的君臣关系其实是双向的,因为它秉持一种“君臣以义合”的观念。
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和企业喜欢以感恩论调打压员工,却又觉得员工没有良心。孟子曾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臣关系以及领导和下属的关系,都是以义相结合的。既然能结成,当然也可以解除。如果君不义,君臣关系就解除了。
臣子有仇怨,即可向君寻仇,这意味着赋予了臣子在某种情况下合法弑君的权利。
如果君无罪而杀臣,那就是无道昏君,杀这样的无道昏君不仅不算弑君,甚至是为民除害。孟子也曾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放到现实中,如果公司伤害了员工,员工报复反击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不需要理会所谓的道德绑架。
公羊学派的衰亡
纵观公羊学派的发展,东汉灭亡以后,官僚阶级进一步固化,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此时,公羊学派所推崇的大复仇思想就显得比较碍眼了。当权者希望底层百姓能够恭顺地被统治,而公羊学派的思想则显得过于激进,难以被接受。
因此,公羊学派逐渐被抛弃,转而推崇孔子原有的“仁”和“礼”,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来维护阶级统治。公羊学派自然就衰亡了,成为了异类。
【一口气看完西汉最废物的将军李广利历史小知识西汉】
他是西汉最无能的将军,却被汉武帝委以重任;他还是叛国投敌的汉奸,使得汉军精锐损失惨重。
他曾被视为卫青或霍去病的接班人,最终却沦为笑柄。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二世将军”李广利。
说到李广利,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二世将军”,他用他的一生告诉了后世一个道理:扶不起的阿斗真的就是扶不上墙。
李广利在汉武帝时代一度被当作卫青、霍去病的接班人来培养。他出身贫寒,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