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将前人的经验总结起来并发扬光大,提倡阴阳五行学说,成为阴阳家学派的创始人。
邹衍曾游学稷下学宫,以学问扬名于世。他到魏国,受到魏惠王出城郊迎的尊敬;到赵国,平原君待之以宾主之礼;
到燕国,燕昭王亲自为他扫尘,听他讲学,为他筑碣石宫,执弟子之礼。与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风餐露宿的待遇相比,邹衍堪称战国时代的超级偶像。
而他创立的阴阳家不仅被司马迁称为诸子百家之首,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也把阴阳家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见阴阳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我们所熟知的日本风靡一时的阴阳师也起源于先秦的阴阳家学派。日本在唐朝时期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带回日本,阴阳师开始逐渐流行。
不仅日本百姓从阴阳师那里获得艰苦生活的安慰,日本天皇也从阴阳师那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决策上的保障。在日本蒙昧时期,阴阳师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因此,阴阳家不仅在中国,也在日本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并流传至今。
以邹衍为首的阴阳家学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思想核心就是依靠阴阳五行理论。其中的核心学说包括“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五德终始说”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行,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五行依次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包含着变动运转的观念,即相生与相克。
邹衍最早将阴阳和五行概念结合起来,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阴阳五行生克学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皇帝之始是土德,因为木胜土,所以代替皇帝的朝代就是木德;因为火生土,所以代替夏朝的商朝是金德;因为火胜金,所以代替商朝的周朝是火德;
因为水胜火,所以代替周朝的秦朝是水德。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解释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在那个诸侯相互讨伐的战国时代,邹衍的这一学说受到各国诸侯的广泛欢迎。
这种历史观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把新王朝的兴起看作是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