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00年,鸣条之战中,商朝灭掉了夏朝,但继承了夏朝的祭祀文化。与夏朝相比,商朝在祭品的选择方面更加残忍,他们常用的祭品是“人牲”,也就是活人。
商王朝周边有许多小部落和方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商王朝经常和这些国家产生冲突,爆发战争,因此俘虏了许多夷族人口,这些人被称为“羌人”。
除此之外,臣服于商朝的小方国也会向商朝进献羌人,因此羌人成了最常见的祭品。
不过,商朝人认为祭祀的规格越高,所用的祭品就要越尊贵。因此,百姓、婴儿、少女也成了祭祀的候选祭品。比起百姓,还有一类人更尊贵,他们就是商朝的奴隶主贵族。
比起羌人和百姓,贵族成为祭品的方式更加高级。一般情况下,羌人和百姓被杀死后祭祀就完成了,然而贵族祭品被杀死后还要被进一步加工,做成更高档的贡品献给鬼神。
比如,先砍掉头颅,再将头颅放进青铜锅里烹煮;再比如将贵族身上最细腻的部位割下来,剁成肉酱,制成肉丸子或肉饼供奉给鬼神。
为了沾一沾鬼神的福气,祭祀之后,人们还会把这些人肉贡品分而食之。
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很可能就是死于祭祀。除此之外,祭祀不同的神明时,商朝人也会采用不同的祭祀方式。比如祭祀河神的时候就会把祭品推入水中淹死,由此衍生出了“沈”这个字;
“磔”则是把祭品劈成两半;“辜”是掏空内脏;“伐”是砍下头颅。不同的祭祀方式也代表着商朝人的不同诉求。
比如“炮”就是把人活活烧死,当时的人们相信用这种方法可以“给予”,因此商朝王后在封地发生干旱的时候就用“炮”的方式进行了祭祀。
商朝祭祀不仅死法多样,就连祭祀的对象也种类繁多。他们祭祀的不仅有河神、山神、太阳神、土地神等自然神灵,还有商朝的先祖。
商朝人认为先祖死后就会化身成神,保佑商朝政权长治久安。
此外,天地也是商朝人的重要祭祀对象,甲骨文中就有商朝人向天地祭祀以祈求丰收、祈求战事顺利的记录。在祭祀天地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也会祭祀祖先。
需要祭祀的神灵众多,因祭祀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