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的弟弟李旦继位,更加不敢反抗母后,朝政大权完全落在武后手中。武后临朝称制,追尊武氏先祖,提拔武氏子弟。各地接二连三的出现祥瑞,俨然是为改朝换代造势。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造反,发出着名的《讨武檄》。武后发出挑战:“试看今日之狱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武后派出30万大军平叛,徐敬业兵败身死。武后借机清理了一大批反对的文武大臣。不久越王李贞谋反,武后借机清洗了李唐宗室贵族,为自己登基扫清了最后障碍。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后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因其嗜好奢侈,所以被后世称之为武则天。
为了坐稳皇位拉拢人心,武则天打压关陇贵族,提拔庶族寒门,并且广开科举,提拔寒门士子。
同时武则天也重用酷吏,鼓励告密,清洗潜在的反对势力,在局势稳定后又将这些酷吏悉数处死。
然而武则天依然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该立武家人为嗣,还是李家人为嗣?当时武周朝名义上的继承人是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百般鼓动武则天废掉李旦。这时狄仁杰提醒武则天,自古只听说儿子祭祀父母的,没有侄子祭祀姑姑的。
不久爆发了营州之乱,武氏子弟被派去平叛,没想到却一败涂地。武则天见武家人不成器,所幸接回了李显,将他立为太子。
到了晚年,武则天沉迷奢侈享乐,偏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拥立李显复位,次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离世。
李显没有吸取第一次当皇帝时的教训,对韦后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听从女儿安乐公主之言,排挤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
不久李显离奇死亡,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立傀儡皇帝垂帘听政,没想到太平公主和李旦之子李隆基联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拥立李旦二度登基。
然而李旦刚登基,太平公主就和太子李隆基反目成仇。李旦把皇位禅让给李隆基,公元713年,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一系列宫廷政变到这里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经过贞观、永徽、武周三朝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