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刘邦年纪大,看起来更容易取得秦国百姓的信任。项羽因此耿耿于怀。
其实楚怀王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不久之后章邯率20万秦军向项羽投降,项羽直接就把章邯之外的所有秦军全部坑杀了。
这要是让他做了西路军的主帅,到时候秦国百姓宁可死也不能轻易放楚军入关。
由于之前秦军主力的牵制,当项羽挺进关中的时候,刘邦早已经代表楚怀王先他一步进了咸阳城并接受了秦王的投降。
虽然刘邦进城以后秋毫无犯,封了秦宫的府库之后,就回到灞上恭候项羽大军的到来,但仍然遭到了项羽的嫉恨。
因为谋士范增告诉项羽,刘邦以前在老家时贪财好色,入关之后反而性格大变,说明此人志向不小,应该尽快除掉,于是便有了鸿门宴上的斗智斗勇。
但当时的项羽毕竟还年轻,26岁,血气方刚的年纪,看到刘邦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头,又是恭维,又是认怂,最终还是没能下得去手,气得范增差点儿脑血栓都犯了,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但这也不能完全怪项羽,毕竟这时的刘邦身边还有张良、萧何、曹参这些有大才还信得过的兄弟,而项羽的身边只有一个范增,还不懂得好好利用,再加上他本身的刚愎自用,这些缺点都在他正式成为西楚霸王之后完全暴露了出来。
公元前207年10月,项羽入咸阳,杀秦王子婴,纵火焚烧秦宫室,并进行大屠杀。秦朝累代之基至此一炬而尽。
如果说项羽的这些举动是为了实现他爷爷项燕的遗愿——“亡秦必楚”,那么无可厚非。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比较诡异了,项羽没有称帝,却行使了天子的权力,分封诸侯。
它一口气封了18个诸侯王,而分封的标准则全凭个人喜好。
齐国势力最大且宗室出身的田荣因死前得罪过项羽,所以没有被封。而一同起兵功劳相同的张耳、陈馀却一个封王,一个封侯。
其中最倒霉的就是刘邦,项羽完全不顾之前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硬是将他封到了偏僻荒凉的蜀地,而原本应该归刘邦的关中却被项羽一分为三,给了章邯等三位秦国降将。
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遏制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