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同时,宋神宗又启用司马光为翰林学士,
让他主持裁剪财政支出的改革。然而没过多久,司马光就和王安石因为财政经费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而且这样的争论在之后的北宋朝堂上将会上演无数次。
公元1070年,宋神宗拜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在变法之前,王安石就派人去各地考察民情,针对宋朝当下的冗官、冗兵、冗费进行改革,涉及军事、农业、科学等多个方面,除弊兴利,富国强兵。
然而新法一发布就遭到大量反对派的攻击。王安石的新法主要有10项,首先是保甲法,这是王安石推行的第一个新法。
在变法初期取得了很大成绩,紧接着又颁布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其中青苗法争议巨大,引起了朝中官员铺天盖地的反对,因为青苗法是由朝廷在荒年对农民提供一笔借款,这让富户豪强失去了向农民放高利贷的机会,因而反对声音最大。
为了平抑物价,减轻百姓的赋税,王安石又颁布了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军事方面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公元1071年,王安石又颁布改革科举制度的法令,废除诗赋歌词,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科试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王安石的这些变法措施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却遭到朝野上下铺天盖地的反对,朝廷百官分立为新旧两党,互相争吵攻讦。
同时由于新法推行时出现了大量问题,使得民间出现怨言,玩而使发布了控诉王安石乱天下,让宋神宗也产生了动摇。
王安石性格执拗,有“六相公”之称,面对汹涌而来的反对声浪,他坚信“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但是宋神宗并没有王安石那样坚定的决心。北宋素有议论相较的政治传统,所谓议论相较就是使士大夫之间产生不同的意见,从而相互制约,达到维护皇权的目的。王安石对此颇为反感。若朝廷人人议论相较,即赤道河游城。
作为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宋神宗在每一个新法颁行前都要经过一个充满信心到犹豫不决、相信相宜的过程,这让王安石感到非常痛苦,他要花费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