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这是籽棉,皮棉”
柳县令赶紧补充道:“晒干去籽皮棉量是一亩地一百斤,三十亩地就是三千斤。佟大婶,我说的对不对。”
佟华琼点头,说道:“二位大人英明。”
柳县令出身乡村,姚知府出身世家能对地里的出产了解的一清二楚,可见田间地头不白走。
姚知府笑了笑说道:“按照十二斤棉花一匹布,那么三千斤就是二百五十匹布。”
佟华琼心说,这个数字够吉利的。
接着姚知府激动起来:“就像佟大婶所说,不仅清河湾适合种棉花,咱们整个宁城都适合种棉花,棉花产量比麻产量更高种植更容易。从前之所以不大规模种棉花,是棉花没办法织成易穿的布。现在您的织坊可以织出细密柔软的布,那么棉布这种廉价触感又好的布就可以惠及百姓了。”
佟华琼心想不愧是父母官啊,一下子就看透了关键。
“佟大婶,您有大功劳啊,还有谷大桥,本官要赏你们。”姚知府一脸激动。
为官者,不就希望所管辖地的百姓有其所居吃得饱穿得暖吗?现在佟大婶的棉纺织机解决了穿得暖的问题,他这个父母官怎么能不激动。
对于封赏佟华琼不在意,她都已经是乡君了,再封赏能封个郡主公主咋滴。
她想拿边境的生意。
苏承闵说漠北的官兵需要冬衣,以前的棉衣又重又不保暖,她想接下这门生意。
边境十万兵的生意啊。
光靠自己不行,必须有官方保障,姚知府背靠京城姚家,或许可以助力她。
但这要求不能当着大家伙的面提,于是佟华琼对姚知府说道:“姚大人,我就踏踏实实的生意人,吏治清明社会安定就够我安心做生意了。至于大桥确实该赏。”
佟华琼看向谷大桥:“大桥,姚大人要赏你,咱们姚大人最宽厚,你想要什么赏你给姚大人提。”
谷大桥早已经愣住了,不知道该提什么封赏。
佟华琼看到谷大桥憋的一脑门的汗,一脸遗憾的姚知府说道:“大桥是我们谷家族里第一个读书人,夫子都夸他聪明刻苦,怎耐他伤了腿考场都没有上就回家务农了。姚大人,要不您封他义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