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说可以先将公家的房子还回去,自己先在易中海的老房子里住上一段时间,等到丈夫、儿子到乡下安顿好了她再过去。
易中海父子两个到乡下报道了,等到了公社才知道那里根本就不怎么需要钳工。
大炼钢的时候社员将家里所有的铁器都捐出去了,到现在有些人家里连炊具都凑不齐,要什么钳工啊!
基本上没他们的活儿。
易中海两人蒙了。
到公社报到以后就要干活儿,不干活儿就没有工分。
没工分就没办法兑换钱和米面,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啊!
易中海心里暗暗叫苦。
自己好歹是七级钳工,每个月的工资九十来块,到公社以后根本就没有钳工能做的工作,人家还能给他那么好的待遇?
他有些后悔了。
要是自己给领导说几句软话甚至送一些礼物,没准儿能留在城里不被精简。
公社领导商量过后决定让易中海父子两个跟着其他社员一起做农活儿,工分待遇和大家一样,有钳工活儿就让他们干,到时候再多给工分。
易中海搬到了公社领导帮他们找的新房子,和人打听之后才知道公社工分是多么的不好弄。
一般来说,除去吃喝花销,每个社员工作半年所得到的工分最多也就能换取一二十块钱,再加上自留地等收入也没多少,半年还不会有他在钳工车间一个月的工资多。
想要存多少钱、多少粮票基本不可能。
尽管当时没什么农活儿要做,易中海已经有些绝望了。
周末的时候他和公社领导打了招呼说要回城里一趟,其实就是想着要尽最后一次努力,想找找车间主任看看能不能将自己和袁成重新弄回城里。
袁成也要跟着一起回去。
得知易中海父子两个要回城,不少乡亲们就拜托他们帮着买一些铁锅等在乡下不好买的东西。
易中海满口答应,说是他要回去找人问问,如果行的话下次帮他们买。
易中海两人回到四合院儿和赵芳说了自己在乡下的待遇以后赵芳就蒙了,大骂扎钢厂钳工车间领导不是东西。
车间那么多人为什么要精简易中海和袁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