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来共同完善才能琢磨出一个传世方子,哪里会那么容易?
李平安急忙说刘御医要是愿意过去,他倒是可以做向导,现在扎钢厂、六院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日新月异。
李平安只是在药物研究所看了看刘御医写的医书,没有带走更没有抄录。
秦父、秦母进城以后家里的自留地就留给弟弟秦奋照顾了。
秦家种了一点儿大蒜。
到了抽蒜苔的季节。
他将地里所有的蒜苔都抽了带到惠仁堂,好几百斤呢,一下子哪里吃的完?
秦母就说本来就种的多,想让女婿家也吃点儿,她让秦奋也给李家送了一百来斤。
就这么一分,还真的将那些蒜苔给打发了。
徐氏说道:“淮茹她叔叔送了这么多蒜苔还有菠菜,咱们家十天半月都吃不完!”
李家几乎是顿顿炒蒜苔,不过李平安等人也没怎么厌烦。
隔三岔五就要下一场雨,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已经算很不错了。
雨水很是充沛。
报纸上说长江中下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收音机里也播报了南方某些地区受灾的情况。
总是下雨。
蒜苔要是不抽出来的话怕是会泡坏掉,可是抽处来卖不掉的话也是徒劳。
往年那些收蒜苔的商人都不怎么过来了,他们都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这么湿的天气,要是将蒜苔收走却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就完了,不但不会赚钱怕是还要赔钱,得不偿失。
秦家屯附近几个村子种大蒜的可不少,抽出来的蒜苔也不少。
上次秦奋拉了一车蒜苔到城里没多久就卖了,乡亲们都把他当成了能人,求着他帮忙卖蒜苔。
秦奋勉强答应了。
他觉得自己好歹也在城里认识几个人,总比其他人两眼一抹黑,在城里谁都不认识强一点儿。
秦奋开始一车一车的往城里拉蒜苔。
这么多的蒜苔。
惠仁堂是吃不完的。
李家更是吃不完。
李平安就让他拉到菜市场上去卖给那些摊主,实在卖不完就弄到六院食堂去。
食堂那些厨师们听说是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