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项目并继续,但是最终依然无法改变结果。
从事物存在的辩证关系来看,任何事情都是有正反两面的,站在各自的观点出发很难有个绝对的对错之分。
站在运十项目组和支持者的角度来看,华夏是需要大飞机项目的,这是一个国家战略性方面的考虑。即便是运十性能差一些,但也需要继续坚持改进研发。就如自己的孩子,母不嫌子丑。当然,你也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谁也不愿意几十年为之努力的成果付诸东流。
站在否定运十项目决策层的角度看,华夏也是需要大飞机的。可是在自己的产品相对落后、核心部件不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所谓的国产大飞机也只是一个表象,整个项目在10多年间巨额的投资和用掉的珍贵外汇如果用在其他更为需要的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大得多。
国产大飞机的研发需要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华夏与米国合作的麦道82客机项目相对顺利)、研发先进的发动机和航电设备等基础性工作,重新再进行各项技术积累,在合适的时间再次进行国产大飞机项目的研发。这个观点用某个决策层大佬的话来说就是:还没学会走呢,就想跑,这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量力而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更符合客观规律。
事实上从82\/83年运十项目正式下马到2007年新的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再次启动,中间整整相隔了差不多25年的时间。这25年间是华夏经济、工业水平和高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完成了包括电子产业、航空发动机产业方面的重大技术积累和技术升级,已经具有了开发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和航电技术的能力,这个时候再次推出大型客机项目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919试飞的一次发动机事故(反推失效)后,装备进口发动机的c919疑似换上了国产的替代发动机进行和很多项目的试飞,并且在主要数据上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证明了我们的发动机完全有可以取代进口发动机的实力。
而航电系统方面华夏的航空工业也同样取得了大量突破,出了一些专用的全地形图形处理器芯片需要进口之外,其他包括各类传感器、电脑程序替代系统都已经实现了国产能力。目前在华夏的全系列军用飞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