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其都城开封以超过百万的人口和无比的繁华,让无数番邦的商人为之震惊,着名画作《清明上河图》正是这一盛况的描述。
还有几件青色的瓷器也引起了少洛的注意。青色的花盆状瓷器上带着一层半透明的釉彩,入手滑腻。器底印有‘皇佑钧窑’字样的凹凸刻章,这点和前面那些定窑的白色瓷器一样,都是同一时期统一烧制的批量瓷器,上面的印章也是烧制前就在泥胚上盖好的。
这个发现令少洛有些疑惑。专家介绍宋朝的瓷器特别是汝窑等,上面绝不会印字的,更不会出现印章的存在,这个发现好像是这个观点绝对的推翻。当然可以想象,已经成为世界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大宋王朝,在商业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繁华的程度。
这反映在不止各种商品的极大丰富,更催生了品牌化概念这一普遍的商业行为。瓷器底部的“皇佑定窑、皇佑钧窑”字样,更是说明了这两大名窑对自己品牌的标识已经是一个常态化的普遍操作了。
当然,对史料的记载来看,宋朝对于大宗商品特别是对国外贸易的独特商品,如丝绸、瓷器的品牌保护,都建立了相应制度。恶意仿制、以劣抵优这些行为都会收到极为严苛的惩罚,而五大名窑的瓷器更是保护的重中之重,品牌化既是形象也是商业定位。
钧瓷被誉为五大名窑之首,“有钧瓷一片,抵家财万贯。”的名言在收藏界可是人人皆知。钧瓷的主要生产地在古代中原钧州(后改名为禹县、禹州,河南境内),钧窑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华夏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
钧窑独特的工艺为二次烧成。第一次称为素烧,出窑后刷上各种釉彩晾干后进行二次烧制。钧窑的釉彩中根据效果会添加各种如铁、铜等金属成分的玛瑙粉,烧制成功后釉色‘红、白、青、蓝、紫’各种颜色相互交融,千变万化灿若云霞,堪称世界级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