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就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城市,能长久生存下去的前提,是至少能实现生活物资和生活服务的全封闭流通自足。我们常说的生活用品,如柴米油盐、肉蛋蔬菜酱醋之类,除了盐之外,实话说做到自给自足难度并不大,许多华夏的小村子都能做到的。
一个村子能够提供本身需要的粮食蔬菜瓜果、家畜家禽、甚至小酿造作坊提供酱醋油都很常见,这些在解放后到8、90年代的乡村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花费很长时间来到镇里或是县城,进行商品交易也不过是把自己的农产品和特产带过来售卖,换一些食盐衣物等必需品或是一些必须的其他服务。
你要知道在华夏改革开放之前,很多山区的道路根本不具备行车的条件,大部分人即便上趟镇子里,肩挑身扛带些东西步行交通,一两天的功夫也不见得能走个来回。
说到这些东西,是少洛对以后人类未来生活的一个思考。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城市化的极限,人类最终还是有很多人会重新离开城市,再次成为分散性居住的社会行为。
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大家都能实现聚集地村落、甚至是单一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现代科技社会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这种刚性必须需求,甚至还将包括衣食住行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更多社会服务属性的“幸福性”的需求,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群体交流、精神需求等方面。
这一切都在少洛未来的规划之中。
车子缓慢行驶向了村子,来到了村口通往村子里面的必经之路。
村口的大树下的平地上,放了一些以前留下来的石凳石桌,村子里也新作了一些水泥的桌子、墩子,甚至还有些健身器材。
村委会的一个两层小楼办公室就在村口的平地边上,门前还竖了两个没有网套的篮球架子,连个围墙也没有。村委会的办公楼以前曾经是铁炉村的小学,最多的时候也曾有过100多个小学生。
农忙的时候,这块曾经是操场的几千米平地上,有不少村民将刚收获的粮食来晾晒。而在平时的晚上,这里每到晚上或是早晨的时候,也竟然经常能聚集十几、二十几个大妈大爷,在这里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或者聊天。
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