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这个没有多大争议。
但古代的产量并不高,亩产在一百到二百公斤之间。
在北宋引入占城稻之后,最终在南方大规模普及开来。
经过人类上万年的培育历史,通过现代农业,通过杂交水稻,亩产量才突破1300多公斤,这还是实验田数据。
关于水稻,华夏有太多可以说的故事。
水稻并不简单。
自基因技术发展以来,人们以为越高等的生物,基因就越复杂。
人是高等生物,基因数量肯定高于水稻这种禾本植物太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水稻的基因居然比人类的基因还要复杂。
其基因数量竟然是人类的一倍以上,数据出来后,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
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造就了这个瑰丽的星球,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在浩如烟海的基因中,人们无法确定单个基因表达的具体性状。
所以也就很难通过人工编辑的方法去改良某种作物。
当前的主流仍然是通过选种、育种、杂交等手段优化口感和产量。
甚至有时候需要在口感和产量上做妥协。
但是不管怎样,作为南稻北麦之一的主粮,水稻在华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林山取出了一株滋香稻,放在面前仔细端详。
这是一丛巨大的植株,和玉米的巨大单秆相比,它的茎秆非常多,也小得多,比拇指略粗。
长长的稻穗密密麻麻,全是饱满的谷粒,单穗颗粒最少有2000粒以上。
谷粒圆圆的,比珍珠米还要略圆一些,颗粒更大更饱满,像一个缩小很多倍的鸡蛋。
大小和玉米粒差不多。
江林山摘下一粒,黄澄澄的谷粒平躺在掌心。
方云诗走过来,好奇地看着这株滋香稻。
一阵清香扑面而来。
稻香的味道非常好闻,从秧苗到抽穗,整个过程都能闻得到,且基本和煮好的米饭香味雷同。
从古至今都有诗词和歌曲赞美传颂过稻香。
稻香绝对是人类最喜欢闻的香味之一,而且,永远不会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