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印。
听见陆鸣的语气,刘彻现在更加生气,“朕眼下根本不需要他们的藏书,就连你这样的年轻人都能猜出来,可他们竟然不懂。”
“后来朕站在大义的角度上告诉他们,为了鼓励天下百姓为国征战。以后可以凭借军功参与朝廷的选官考试,考试通过即可以入朝为官。”
“这些人竟然搬出高祖皇帝来压朕,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察举是高祖皇帝定下的政策,妄加改变会动摇国本之类的话层出不穷。”
说到这,刘彻忽然问道:“据儿,你猜他们为何不想让父皇改变察举制呢?”
见刘据求助似得看向陆鸣,他立刻提醒道:“不许问你老师,自己思考回答。”
刘据皱着眉头,他才六岁啊,就要思考这种问题,还有没有人权。
思考一会后,他试探着回答道:“察举制下,他们掌握着举荐人才的权力,这些被举荐的人也会感谢他们,改变察举制就等于削去了他们的权力。”
刘彻惊讶不已,“这…这是谁告诉你的?”
说完他环视陆鸣和卫子夫,“朕过来之前你们和他说过了?”
他虽然抱着考察太子的意思,但也没指望太子能说出什么真知灼见,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懂什么。
可太子的回答却大大超出他的预料,这几乎已经直指问题的核心。
“据儿,告诉父皇你是怎么想到的?”
刘据眨眨眼,“老师告诉我,对于那些大臣的行为一旦猜不出原因的话,就一定要往利益上想,这样才容易得到答案,儿臣觉得察举的利益就在于此。”
“要是儿臣有察举的权力,就会举荐表哥和老师,他们当官后就会帮着儿臣。”
刘彻猛地拍了下陆鸣的肩膀,“朕找你给太子当老师果然没错。”
如果是石庆那些人教导太子的话一定不会告诉他从利益出发思考问题,他们是羞于谈利益的,可是又做不到完全无视利益,这些人就是这么矛盾。
刘彻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通透的,是善于把握人心的,太子可以仁德,却不能迂腐,更不能妇人之仁。
他抚摸着儿子的头,“以后多和你老师学习,他这人心怀天下又头脑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