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自出生就是有罪的!
所谓原罪,本是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如今,“原罪”这个词汇被广泛运用,是指个人所背负的,或许从整个人生初始,又或许从某一段特定的人生旅程起始就已然存在的根本缘由。个人的一举一动,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事件,皆与个人所背负的原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宛如深埋于命运土壤中的根源,是导致所有人生事件及其最终结局的根本成因。
每个人皆有原罪,非凡亦未能幸免。
年幼年少之际,非凡家境极为贫寒,再加上家庭成分不佳,这双重的原罪致使他在求学之路上荆棘满布,异常艰辛。
他因无钱读书,且得不到大队的资助,无奈“失学”。那一刻,他泪跪父母,“我要上学!”,并坚定地喊出:“我想有出息,我想要改变我们家的命运!”幸得“贵人”陈丽、孙有怀的慷慨资助与鼎力支持。
初中毕业时,又因得不到大队的推荐,被迫“辍学”。年纪尚小的他便开始四处奔波,拼尽全力争取继续学习的宝贵机会。所幸,有姨父姨妈的热心相助,让他到他们家中读书,并为他设法转到了更好的学校。
步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境稍有改善,家庭成分的限制也已取消,然而,新的原罪却接踵而至。
由于高中阶段文理选科出现失误,最终导致高考失利,志愿难以抉择,无奈之下读了一个农业大学的土化专业。他对化学没有什么兴趣,这下仿佛跳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化学“大坑”。好在有学院罗老师等的及时提醒和严格监督,才使他重新树立信心,努力奋进,将各科成绩保障在 70 分以上,以如期毕业,如期取得学士学位。
因为在高中毕业《考生政治审查表》中“政治思想表现”一栏里,非凡得到的评语普普通通,导致他进大学未能当上学生干部。由于读了一个自己并不钟爱的专业,非凡不得不另寻出路,充分施展自身文字水平方面的特长,将大学化作一个磨砺人生的“炼场”,为未来的职业之路精心筹备、深谋远虑。他必须争取当上学生干部,以取得策划和组织活动的一定权力。为了这一目标,他甚至“暂不谈爱”。当然,这一切都多亏了当时学生会主席王健翔、学院的罗老师、校团委的刘书记、校宣传部的冯部长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