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11年10月26日,大清的权力中心终于从“临时据点”行宫出发了,浩浩荡荡地向着紫禁城进发,那架势,就跟搬家似的。一个星期后,两宫皇太后带着小皇帝载淳,那可是风风光光地回到了北京。
话说一行人风驰电掣般地抵达京城之后,两宫皇太后深知此事耽搁不得,于是当机立断,分秒必争,立刻传召奕欣以及其他留驻京城的“小伙伴们”速速进宫觐见。
待到众人齐聚一堂,刚刚碰面,两宫皇太后便一改往日的端庄仪态,毫不留情面地将矛头直指肃顺,犹如疾风骤雨一般对其展开了一场猛烈的“狂轰滥炸”。那场面可谓是惊心动魄,只听得两位太后义正言辞,声色俱厉,痛斥肃顺种种罪行,直说得他哑口无言,面如土色。而在场之人无不为之震惊,谁也不敢轻易插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场激烈的责骂持续下去。
待一番酣畅淋漓的痛骂结束后,两宫皇太后仍余怒未消。只见她们从袖中缓缓取出早已准备妥当的“御纸”——也就是那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圣旨,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高声宣读起来。旨意明确表示,要将载垣、端华、肃顺这几人即刻革除官职,并追究他们所犯下的罪责。不仅如此,还下令务必迅速将此三人捉拿归案,绝不能让他们有丝毫喘息之机。
紧接着,两宫皇太后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假借皇帝之名颁布旨意。此道圣旨犹如一道惊雷,瞬间传遍宫廷内外。圣旨中明确表示,要册封恭亲王奕欣为议政王,并赋予他无上权力与荣耀。不仅如此,她们还特意下令,让奕欣与桂良、文祥等一干重臣共同组建全新的军机处。这个崭新的政治体制可谓别具一格,被称为“两宫垂帘、叔王辅政”。乍一听上去,确实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气势恢宏之感。
然而,就在众人对这一新体制议论纷纷之际,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眼前——究竟该用何种罪名去将肃顺擒拿归案呢?经过一番缜密思索,最终确定下来最为关键的一条罪状便是:当大行皇帝(即咸丰皇帝)亲口面谕确立皇太子之时,肃顺及其党羽竟敢胆大妄为地假传圣上御旨。他们打着赞襄政务的旗号,暗地里却妄图篡夺朝政大权,其野心昭然若揭!说白了,当时咸丰皇帝已经病入膏肓,连握笔之力都已丧失殆尽,试问肃顺等人如何能够证明那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