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从,实则心底暗自盘算着如何才能确保自己能够稳稳当当地接下这份重托,并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和保障。毕竟,如此重要的任务,若是没有一个坚实可靠的“凭证”在手,万一出现什么变故或是有人故意刁难,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呢。
可是当时的咸丰皇帝,身体状况已然糟糕到了极点。整日里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虚弱不堪的他甚至连一支小小的毛笔都难以提起。每一次咳嗽,仿佛都是要将整个肺部从胸腔中咳出一般,令人揪心不已。
然而,即使身处如此艰难之境,咸丰皇帝心中最为挂念之事却依旧未曾改变——那便是尚未传出的皇位继承问题。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但这至高无上的皇位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方可放心离去。
百般无奈之下,这位病入膏肓的皇帝只得强打起精神,用微弱而沙哑的声音向身边的廷臣们下达命令:“诸位爱卿啊,朕如今实在是无力亲自动笔书写朱谕了。不知哪位能代朕操刀,替朕拟一份给那八位大臣的‘委任状’?此事至关重要,切不可有半点疏忽啊!”说罢,他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引得众人皆是面露忧色。
廷臣们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提起笔来,只听得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阵阵沙沙声,犹如春蚕啃食桑叶一般。不消片刻功夫,一份份朱谕便已然撰写完毕。
咸丰皇帝接过朱谕,逐一审视起来。看着那工整的字迹和清晰明了的措辞,他不禁微微颔首,表示满意:“嗯,不错!如此甚好。从今往后,这八位大臣便是载淳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了。他们有权代替朕行使皇权,阅览奏折,并下达圣旨。”说罢,他将目光转向了站在一旁的幼子载淳。
只见小小的载淳迈着稚嫩的步伐走到父亲跟前,按照咸丰帝的示意,恭恭敬敬地朝着那八位大臣行了一个揖礼。这一揖虽说是由年幼的载淳所行,但实际上却是代表着咸丰皇帝本人对这八位大臣的托付之意。
面对小皇子的行礼,那八位大臣顿时诚惶诚恐,赶忙双膝跪地,叩头谢恩。他们齐声向咸丰皇帝保证道:“陛下放心,微臣等必当竭尽全力辅佐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敢有半分懈怠之心!”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整个宫殿内弥漫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