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下,“即行处斩”四个字如同重锤一般砸在了众人的心间。就这样,柏葰成为了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因科场舞弊而被处以极刑的最高级别官员。与此同时,同案犯浦安、李鹤龄、罗鸿绎等人自然也难逃法网,纷纷跟随柏葰一同踏上了黄泉之路。
这起案件的查处力度之大,犹如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涉案人员多达九十余人,均受到了各种各样严厉的惩罚。其中,五人被斩首示众,三人被流放边疆充军;七位大员子弟由于参与传递条子等作弊行为,被发配至遥远的新疆,去体验那别样的“旅行”生活;十六人遭到降职调用,三十八人被罚俸禄整整一年。此外,还有十三名参加会试的学子,有的被罚停止参加会试若干年,有的则直接被剥夺了举人的身份。更令人唏嘘的是,另有两人竟在狱中不幸“病逝”,结束了他们短暂而充满波折的人生。
这桩轰动一时的大案,真可谓是科举史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扫黑风暴”,它不仅震撼了朝野上下,更是让世人看到了清朝政府整治科场舞弊的决心和魄力。
要说柏葰这位主考官,在本案里那可是“罪大恶极”,两大罪过傍身呢!
第一罪,失察,就像是看门的大爷睡着了,让一堆不该进的人溜进了科举的“大门”,中举的都是些啥玩意儿啊!
第二罪,听信了那浦安的“枕边风”,把中卷给换了,让罗鸿绎这小子“走后门”中了举。你看,那些考官、试子的供词,堆得跟山似的,证据确凿,柏葰啊,你这次是“罪有应得”,别怨天尤人了!
而且啊,清朝那时候对柏葰的处罚,那可是“有法可依”的。《钦定科场条例》就像是个“尚方宝剑”,上面写着呢:士子、考官作弊,一旦查实,那就是“斩立决”,没商量!
再说说那时候的清朝,嘉庆、道光两朝过后,那帝国就像是得了“老年痴呆”,官员们贪污腐化,一个个都跟守财奴似的,还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外面太平天国运动闹得沸沸扬扬,全国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跟放鞭炮似的,一个接一个。可清朝那些统治阶级呢,还照样在那儿“文恬武嬉”,就跟没事人一样,这心大的,也是没谁了!
咸丰帝那是痛心疾首啊,心想着:这吏治得整整,得用严刑峻法来给朝纲提提神!乱世嘛,就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