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尔撒纳这家伙趁机窜逃到哈萨克中玉兹阿布赉汗处,苟延残喘去了。
乾隆皇帝一听这消息,那可是气得不行,直接就把策楞和玉保给撤了职,让他们戴罪立功。然后,他又改命达尔党阿为定西将军统辖西路军,升北路军主帅哈达哈为定边左副将军,原协理北路军军务的满洲正黄旗副都统兆惠为定边右副将军,继续征讨阿睦尔撒纳余部。这乾隆皇帝啊,可真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清军讨伐阿睦尔撒纳的行动,简直就是一部“悲催的喜剧”。每次清军大张旗鼓地出发,结果却总是让人大跌眼镜,不仅没抓到阿睦尔撒纳,反而让准噶尔各部落对清朝产生了“不过如此”的轻视之心。
到了1756年12月,乾隆皇帝册封的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辉特汗巴雅尔等人,因为清朝推行盟旗制度让他们利益受损,竟然也举兵反叛,还攻陷了重镇乌鲁木齐。这可真是“后院起火”啊!
驻扎在伊梨的定边右副将军兆惠,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带着少量清兵东撤。结果呢,在库尔喀喇乌苏的鄂垒扎拉图被叛军达什策凌所部围了个水泄不通。兆惠也是拼了,夜间率军突围,苦战后退至乌鲁木齐郊外。得知乌鲁木齐已经失陷后,兆惠只能继续向东“逃跑”,途中还遇到了内大臣雅尔哈善派出的800人援军,这才得以退回巴里坤。
阿睦尔撒纳一看机会来了,赶紧率部众回到准噶尔,与噶勒藏多尔济、巴雅尔等人举行会盟,那架势就像是要一举恢复准噶尔汗国似的。不过,他们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
1757年3月,乾隆皇帝又派出了成衮扎布和兆惠,起兵45万人,兵分两路西进讨伐阿睦尔撒纳。这次可不一样,阿睦尔撒纳还和他的“恩主”哈萨克中玉兹阿布赉汗因为划界纠纷闹翻了。阿布赉汗一看形势不对,赶紧遣使北京表示归顺清朝,和清军相约协同作战对付阿睦尔撒纳。
这下阿睦尔撒纳可惨了,受到清朝和哈萨克联军的攻击,他根本支撑不住。到了7月,阿睦尔撒纳所部再次被清军彻底击溃,他的同伴噶勒藏多尔济被杀,巴雅尔也被清军骁骑营马甲海兰察抓获。
阿睦尔撒纳一看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部20人慌不择路地逃入哈萨克中玉兹牧地,后又北逃到俄国,躲在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