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拿来批阅奏折。到了后来,雍正索性把晚上也当作了工作时间。雍正看奏折时极其仔细,会一字一句地看过去。并在上面批阅。雍正不近女色,他也正是这么做的。工作和生活不可兼得,雍正毅然投入了工作的怀抱,丝毫不顾妃嫔们的感受。雍正一生有着十个子嗣,大部分都是继位前生下的。《甄嬛传》中的皇帝完全是抹黑了雍正的形象,完全不符合史实。所以说你说你埋汰哪个皇帝都行,但是你要是埋汰雍正熟读历史的一看这就是假的。
要说这康乾盛世啊,其实就是康雍乾盛世,雍正那可是出了不少力呢!这时候就有人好奇啦,为啥康熙和乾隆能活得那么逍遥自在,还动不动就下江南去体察民情,可雍正这 13 年简直就是天天埋头批奏折。这里面是有原因滴,雍正那时候啊,弄了个密折制度。咱古代皇帝虽说天下就他一个老大,但一个人能收集到的信息毕竟有限。别说那广阔的国土他根本走不完,就算是京城的几百个官员,还有京外的大批官员,他也未必能随时随地知道他们在想啥。
哎呀,当个皇帝真不是个轻松活儿,尤其是想了解民间疾苦、国家大事这些事儿,真是难上加难啊!明朝那些皇帝啊,可能是觉得身边的太监最贴心,结果一不小心,就让这些“贴心人”给搅和得国事一团糟。到了清朝,咱们的大清皇帝们可聪明多了,他们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坚决不让太监插手政事,但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是得解决啊!
雍正爷这人,脑子转得快,他想了个好办法——密折制度。这密折啊,就像是皇帝和亲信大臣之间的“秘密信件”,大臣们可以直接把地方上的事情,甚至是自己的一些小心思,直接写信告诉皇帝。这样一来,皇帝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各地的情况,还能跟大臣们私下里聊聊,解决问题也就更直接有效了。
而且啊,雍正爷还把这密折制度给正规化了,不仅仅是几个亲近的大臣能写,范围扩大了很多。以前啊,康熙爷那会儿也有类似的玩法,但是大臣们收到康熙爷的批示后,就只能把奏折小心翼翼地放在家里供着,就像供奉祖宗一样。雍正爷觉得这样不妥,毕竟这些奏折里头写的是国家大事,放在私人家里总归不太安全,也不方便管理。
于是,雍正爷就把密折制度改了改,让这些密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