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少华试探着问:“什么是过得硬的业绩呢?”
陈淑娜出主意说:“你不是在香港人的家具公司做过出口业务吗?你看能不能让香港公司的家具出口业务从华艺公司走,香港人又不要出口收汇规模。”
钱少华琢磨着说:“香港人确实不要出口收汇规模。可他本来可以直接做出口,现在让他绕弯子,哪怕只是单据流转上绕个弯子,也是添麻烦的事,他们不愿意干啊。”
陈淑娜问:“香港公司跟国外客户怎么结算的?”
钱少华说:“他们做的都是老客户,有账期的。”
陈淑娜问:“一般给多少时间的账期?”
钱少华说:“三十天,六十天,九十天都有。”
陈淑娜说:“让华艺公司做出口代理,帮香港公司缩短一半的账期,他们愿意不愿意合作?三十天账期的客户,发货后十五天,华艺公司付全款,有的谈了吗?”
钱少华眼睛一亮,高兴地连声说:“有的谈,有的谈。“
陈淑娜说:“那少华你就去落实一下。如果模式走得通,你到北京来,咱们再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安检口,陈淑娜一行,跟喜形于色的钱志建兄弟俩挥手道别。
过了安检,于建学说:“港资企业,做来料加工是免税的。咱们做出口代理,拿到出口规模、拿到收汇。也退不了税啊?”
陈淑娜说:“退税,退的是流转增值税。香港公司做来料加工再出口,在国内没有流转环节,就不用上增值税。咱们把出口代理,做成国内采购再出口。港资企业内销产品也要交增值税。咱们再出口的时候,不就能退税了吗?”
于建学说:“交十七个点的增值税,退十三个点,中间还差着四个点呢?谁承担?”
陈淑娜说:“当然是咱们承担。”
于建学不理解地说:“这业务做的可真够累的。也赚不到什么钱啊。”
陈淑娜说:“要是规模大,就是百分之一也不少呢。”
于建学说:“这更像是要垫资买业务规模啊。吃力不挣钱。”
陈淑娜说:“我要的就是出口规模。眼看着,咱们来到华艺公司就两年了。前一年,咱们可以说在帮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