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上一年的租金,赵旭就拿到了一张十年契约的凭证,以后每年只需交上200贯铜钱,自己可以使用十年。
土地到手,接下来就是建厂的问题,可是现在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手问题,到哪里去找这么多工人呢?
马岩看赵旭为工人而发愁,只是微微一笑,就开始和他解释,这几年黄河改道,南方受了大灾,县城周边逃难的农民可是有许多个,只要每日能够管他们一些饭食,那工人不是有的是吗?
马岩让赵旭先回去安排家中的事情,他去帮忙联系一下那些难民,到时候赵旭那里需要多少人手,他就帮忙推荐过去多少人。
赵旭回去后,一边让人修建码头,一边在这片荒山上开始丈量,看看接下来自己要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大型船厂,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所以现在面临的就是自己把马车修好。
张龙已经按照赵旭的要求到周边两个镇上跑了好几圈,最终也没有任何一个铁匠铺答应,能够按照赵旭的要求做出那些零配件出来。这一下让赵旭反而有些郁闷,自己实在没有想到,宋朝的冶炼技术会如此落后。不是说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百炼钢吗?怎么如今的大宋,连一些弹簧都不会加工呢?
难不成自己还要修建一个钢炉,自己炼钢自己制作这些弹簧吗?看样子自己处在的这个位置比较偏僻,接下来自己找时间到大一点的地方去寻找,应该能够找到一些手艺精密制作能力强的铁匠。
第二天,古风按照约定把几万斤食盐送到了赵家集,在看到赵旭这条新型的货船之后,古风特意在船上仔细观看了一周,连连夸奖,还打趣的询问,赵旭愿不愿意用五百两银子把这条大船卖给他?
原本也就是几个人的闲谈,反而让赵旭更加认定,接下来自己必须要开办船坞,看样子制船是一个非常盈利的买卖,按照张龙所说,这条大船当时只买了100多贯铜钱的木料,最后做完那些小舢板之后,多多少少还剩下了一堆木料。如果这样的一条大船能卖出五百两银子的话,利润由实可观。
只不过要想制作大船,按照张龙的这种制作方式,时间太长,也就把那种暴利直接隐藏了起来,看样子要想制作大船,还要加快时间的话,必须建造一些大型的龙门吊和制作大船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