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大奶奶秦可箐气得七窍生烟,然而拿阿四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今这处境,还能依仗谁,秦可箐唯一能想到的是自己的亲生闺女,如今的贤妃娘娘韩怡宁。
“韩家发生这么大的事,宁儿为何不来?”
秦可箐心中有些苦涩。贤妃娘娘韩怡宁回庐州早就通传过韩家,昨日入驻庐州行在,秦可箐便亲自去走过一趟,却是被人打发了回来。
如今仇人闯进了韩府,刀都架在她的脖子上了,也不见韩怡宁的身影,秦可箐料想她这个闺女,怕是要与韩家划清界限了。
知女莫若母。
别看贤妃娘娘温婉柔弱,其实性子随了她的父亲,已故的韩家家主韩景武,两人都是一样的执拗。
韩景武在世时,颇为喜爱韩怡宁的聪慧,常言“韩家有女怡宁,当是祖宗庇佑”。故而,甭管是生意场上,还是家族治理上,韩景武都将这颗掌上明珠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而在琴棋书画方面,韩景武跑遍江南,请名师教导韩怡宁。
故而,韩怡宁才情出众,洞悉人性,十二岁时见韩景武在雪中煮酒,妙手偶得佳作《煮雪》,传遍大江南北,不知多少学子为此封笔,更是惊得儒家领袖陆九渊亲自登门,与韩怡宁讲了足足个三个春秋的经史子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今,这些读书人每每雪天围炉饮酒,总忍不住吟上几句,一边慨叹贤妃娘娘的才情,一边庆幸得亏贤妃娘娘是个女子,不然他们这些读书人当真是无颜以“文圣弟子”自居了。
偏偏韩家大奶奶秦可箐恼的便是韩怡宁的才情与坚守的圣人道理,当初她肩挑韩家,为了在淮西名门望族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使的手段多为韩怡宁所不喜,母女俩因此开始疏远。
当初,韩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犯了众怒,淮西贵族一同发难时,秦可箐有意将韩怡宁嫁给高世文做小。韩怡宁抵死不从,便通过陆九渊的举荐,被南宫义征召入宫。
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陆九渊助韩怡宁入宫,并未征求过秦可箐的意见,为此心中有愧。这也是为何当秦可箐找上门,他会答应秦可箐的要求,为韩家出一次手。
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