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被灭门之后,曾次辅就开始进入了总结阶段,表明韩家覆灭是咎由自取,有宋禹希作为直接证人,案情属实。
随后,韩家谋逆案子就被记录在邸报之中,和仁帝驾崩、景帝登基的消息一并发放到全国各地,将此案钉死,成为世人的公认的事实。
韩子苒翻阅完厚厚的一本案卷,除了靖王和宋禹希作证之外,并无其他实物证据。
若是非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九龙玉玺落在了韩文清手中,最后下落不明,可以揣测他有篡位之心。
至于其中绝大多数笔墨,全都是曾次辅对韩文清的碎碎念,颇有一种怨妇在埋怨不理会她的夫君那般。
全卷没有几个恶毒的咒骂词语,但那怨念却是浓郁得叫人化不开。
韩子苒看完主体卷宗,递给了江珣后,又开始翻阅靖王和宋禹希补录的口供。
这些作为重要证据,自然是夹在案卷之中的。
其中靖王的口供是韩文清想要扶持他当新皇,说是有仁帝的遗诏,要遵从仁帝的嘱咐拥戴他称帝。
靖王便要求韩文清出示遗诏,可韩文清却拿不出来,反而只说了九龙玉玺就在他手上,他大可以将九龙玉玺交给靖王,如此便可以证明仁帝是选了靖王当新帝的。
但靖王常年在外,对朝政并不熟悉,更无治理天下之才能,未曾得过仁帝教导帝王之术,岂敢接此大任?
故而,靖王以景帝是太子身份,拒绝了韩文清的请求,希望韩文清将玉玺交还太子,扶持太子登基,韩文清怒而离去。
韩子苒看完靖王的口供后,不由冷笑一声。
那靖王有无治理天下的才能不知晓,但他保命求全的本事却不差。
这个姨父,在当时韩家已经被灭门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为了保命,把锅全都推到了祖父头上。
故而,这些事后补录的口供,有很大的可能是靖王片面之词,纯属虚构的。
只不过,韩子苒觉得事后还是得去找靖王问一问,看看当年祖父找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想清楚这点之后,韩子苒又去翻阅了宋禹希的口供。
宋禹希的口供倒是有几分可信,他作为韩文清的首席大弟子,可以说是韩文清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