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预期的一般发展着。接下来的几日,曜辰明麾下的四位设计师已经在曜辰明的解释下逐步理解着飞艇的设计思路。飞艇分为软式飞艇、半硬式飞艇和硬式飞艇三种设计思路,软式飞艇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大气球加上载人的轿厢和引擎。虽然简单,但载货能力很差,且维持自身形态的能力需要内部气压高于外部,气囊需要一直承受张力,一旦体型太大就会迅速崩溃,自然最先排除。半硬式飞艇和软式飞艇一样,也需要张力来维持形状,不过其内部有额外的结构来维持形状,情况会好上一些。而最后的硬质飞艇则有所不同,它直接通过骨架结构塑造了形体,纵向的圆环状结构如肋骨般一圈接一圈,两个圆环状结构中间的空隙放置着单独的气囊,这样的十几个气囊为飞艇提供了浮力,而非前两种飞艇的一整个气囊。而且,硬质飞艇与另外两种飞艇相比有着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那就是良好的延展性。由于硬质飞艇直接以骨骼塑形,如果想要将飞艇造的更大,只需要在骨架中增添更多的圆环,放置更多的气囊就可以了。
一位名叫刘璇的女设计师先提出了问题——飞艇为何建的越大越好?面对刘璇提出的问题,曜辰明很是欣喜,她已经发现了最关键的原理,面对这个世界科学水平低下的局面,她这样敢于提出疑问的人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飞艇的浮力由它的体积决定,因为气囊内部填充的气体更轻,所以能让飞艇浮空。而飞艇在航行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则由飞艇的表面积决定。浮力的立方增长和阻力的平方增长相比有着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说,飞艇越大,效率越高。”
一旦将原理转化为数学公式,设计师们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毕竟赛瓦因的数学发展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在一次次讨论中,最终的设计方案也逐渐定型。曜辰明设计的飞艇采用的原型是在地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兴登堡号飞艇,这艘长达236米的庞然巨物曾是地球人类建造的最大规模飞行物,当它缓缓掠过天际时,万众为之倾倒。可后来发生的火灾遇上了本就因使用氢气而有着安全隐患的气囊,这艘飞艇在五分钟内化为灰烬,这件事也标志着飞艇时代的结束。之所以选择兴登堡号的设计作为原型,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兴登堡号本身的设计相当成熟,二是因为这设计与此时呈云的科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