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众人皆有些意动。
全歼来犯之敌。
还都是鞑子。
这个诱惑可实在是太大了。
连赵率教都在低头沉思。
“黄口小儿,想当然耳!”
又是朱梅跳了出来。
他冷着脸对着韩林点指着怒斥道:“一个小小的贴队,所属不过什伍,竟敢在此口出妄言!”
“尔知兵否?晓军事否?”
他面带嘲笑地对着韩林继续说道:“鞑奴八万在朝,我镇千里驰援需兵多少?兵动粮移,这里面需要做多少粮秣事宜?
“况且……这里面还需李朝用力,东江镇卖命,三方谁主谁次?但凡一方未能践行,便要自食恶果,岂不闻萨尔浒之败乎?”
朱梅声音越来越大,直震得人耳朵疼。
低着头的赵率教暗暗皱了皱眉头,但抬起头时已经换上了一副笑容:“海峰(朱梅字)无须大动肝火,彼辈虽说有些信口,但有进取之意终归是好事。”
接着赵率教对韩林摇了摇头,柔声说道:“此策牵连甚广,不能成行,你继续说。”
“是。”
韩林对着赵率教躬了躬身:“此策确如赵大人、朱大人所说需要拧成一股,合力出击,但谁也不能保证大家都没有异心,因此,此策在小人这里,也只是下策而已。”
“至于中策……”
“昔日鞑奴兴兵犯疆,东江镇亦会出兵掣肘,此次东江有难、李朝有难,我辽镇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来而不往非礼也。
“如早前所说,鞑奴如今西强而东弱,何不趁此机会,如东江镇所做那般,遣兵入奴,施敌与压,入朝奴兵,定然回援,届时是打是退,全听我意,这既无需与鞑奴攻坚,另一方面也可以解了东江镇和李朝之围……”
“围魏救赵。”
曹文诏此时点了点头,接话道。
韩林对曹文诏一竖大拇指,嘴中赞道:“曹游击不愧良将,一句话便点破了其中的关键脉门。不错,此乃围魏救赵之策。”
对于韩林生硬的奉承,曹文诏竟然脸上也不红,倨傲地受了。
“想法不错。”
坐在赵率教和纪用下首的左辅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