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问变成了对“自己”一生的三问。
可…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自己似乎早已想清楚了。
那大概还是在课堂上,虽然不知为什么“雷霆”也会上课……
因为成绩一般的关系,王腾在部分课堂上的确没办法凝聚全部的精力,这也是他洋文水平如此之差的原因。
不过,他倒也不是将这些时间全部浪费掉了,他用来写过诗歌散文,也写过小说,更思考过人生!
电车难题的解——至少对于王腾的认知与三观来说,那就是解,它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王腾从人性与法理交织的杂乱中摸索出来的。
对于王腾来说,在得到“我”是谁这个答案之前,必然是离不开他对忒修斯之船的疑问的深入思考。
其哲学论点是这样描述的:当一艘船的其中一块木板因为时间的影响从而腐朽,那么在我们替换掉这块木板的时候,这艘船还是原来的船吗?
这时候,我们很多人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这无可厚非,毕竟这才是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可是,当它换下了三分之一的木板呢?
大家应该会犹豫了,原来的破破烂烂被缝缝补补已经焕然一新,它还是原本人们熟悉的它吗?
如果再换呢?二分之一……直至全部呢?
我想将开始会有不同的答案出现,他不再是以前的那艘船,是全新的个体。
也许有人会坚持,可它依然伴随人们飘摇,你会突然给它换一个名字吗?
我想是不会的,所以,它还是它,依然是那个载着船员航行的忒休斯之船!
可,真是这样吗?
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终极王炸——当我用拆下来的木板重新组装起这艘船的时候,到底谁才是忒休斯之船呢?
这时候,我想大家都不会犹豫吧,复刻的终是复刻,原本的那艘老旧的忒休斯之船才是它真正的自己!
这就是答案……吗?
如果这就是答案,当年克隆技术也不会被按下暂停键了。
虽然组装出了原本的忒休斯之船,但是现在的船员们却承载在新的忒休斯之船上!
如果不能再载着船员航行,就算组装出了原本忒休斯之船,但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