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探索未知来说,作为一个文明有时候是很绝望的,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知道继续前进会不会成功,没有人知道做三十万次实验能不能找到答案,或许做完三十万次依旧毫无发现。
这种感觉是非常无力的,可是科研就是如此,真正研究未知可没有游戏中那种进度条,而是一种看不到未来的彷徨。
或许某条路是一条死路也不一定,可作为一个文明却不知道自己正往死路上走,而且还想走通。同样来说,有时候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只不过运气不好做了那么多实验还没有碰到那个成功的几率。
这就好比没有保底的抽卡,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连抽会不会中ssr。
而作为领导人类前进的新政府,就要有魄力顶着各种压力支持下去,就算是最后打水漂,就是知道是个无底洞也得投资,毕竟没准下一次就成功了呢,如果做了一半放弃,而它刚好就是一条可行的路,岂不是永远都没法进步了。
大自然在这一方面对所有文明都一视同仁。
就这样,人类走走停停,实验也继续做着,以至于自称实验开始以来,天琴号的歼星炮就没听过,每隔一段时间就往黑暗星空中打出一发发‘强力材料镜子’,有点放空炮的意思。
一次次的失败没有打倒人类,却也没能让人类看到成功。
这实验给人类的感觉就是永远的无底洞,越做越让人失望,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科学家终于忍不住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
他们觉得这条路错了,这么做下去肯定没有结果。
他们给出的理由也挺实在,大概是说所谓光速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类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测量过光速,而我们熟知的三十万公里每秒的光速测量值如果要把这个数据应用到所有物理学和天文学计算中,那就必须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光速不变。
于是乎人类便公认了一个事实:光速不变原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为了定义时性的有效,我们必须约定这样一个事实,光速在各个方向上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因此从光学的角度出发,人类确实没有真正测量过光的速度,而从电子学的角度出发,人类利用激光侧面计算出光速,测量的也并非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