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对知识的渴望。林远深知,这些孩子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道德的引导。于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道德的力量。
故事从一位名叫小杰的学生开始。小杰是个聪明但顽皮的孩子,他经常捉弄同学,甚至在课堂上捣乱。林远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严厉地惩罚他,而是耐心地询问他背后的原因。原来,小杰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独自一人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缺乏关爱与陪伴。林远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同情与责任。
为了改变小杰,林远开始尝试与他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他利用课余时间,与小杰一起打篮球、聊天,倾听他的心声。林远还鼓励小杰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林远的关怀与引导下,小杰逐渐变得开朗、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然而,道德育人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学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欺凌事件。一名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嫉妒,多次殴打低年级的同学。林远得知后,深感痛心与愤怒。他决定,不仅要惩罚肇事者,更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全校的道德教育。
林远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道德讲座,邀请了当地知名的道德模范来校分享他们的经历与感悟。他还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制定了一份《校园道德规范》,明确了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林远的努力下,校园的风气逐渐好转,学生们变得更加友善、团结。
但林远知道,道德育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深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他开始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他联系了当地的慈善机构,为学校捐赠了图书、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他还与附近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大学生来校支教,为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体验。
林远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学生们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道德品质上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担当。每当看到学生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林远的心中便充满了满足与自豪。
然而,林远的身体却日渐衰弱。长期的劳累与压力,让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用他那沙哑而坚定的声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