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在场朝臣们凌乱的思绪。
\"阁老,两炷香前刚刚抵京的奏本\"在十数道犀利如刀的目光注视下,一名吏员小心翼翼的推开了帘门,双手将一封奏本递给了内阁首辅方从哲。
闻言,方从哲便是迫不及待的将其接过,并且下意识瞧了一眼坐在角落处的通政司卿。
依着过往的惯例,各地呈递进京的奏本通常要由通政司首先处理,随后再交由司礼监\"审阅\",最后才会来到内阁。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最快也要用上一日的功夫。
但眼下这封奏本两炷香前才刚刚抵京,便被直接递到了内阁,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难道是远在千里之的天子有了消息?!
顾不上许多,方从哲赶忙将其掀开,却不曾想在看到奏本上的内容之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甚至双手有隐隐有些颤抖,不断的喘着粗气。
见方从哲脸色如此难看,一旁的韩爌赶忙伸手将其接过,呼吸急促的同时,眸子中狡黠之色更甚。
相比较之下,次辅刘一璟的反应更为强烈,脖颈处青筋暴露,惊怒的声音更是响彻整个文渊阁:\"借口,都是借口!\"
这都什么时候了,南方那些人不想着尽快营救天子,居然还寻了个如此蹩脚的由头\"按兵不动\"?
咕噜。
眼见得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次辅刘一璟都忍不住雷霆大怒,心有所感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便忍不住吞咽了一口唾沫,并抢在吏部尚书之前,接过次辅手中的奏本。
\"好一个汪应蛟!\"
\"其心可诛!\"
只几个呼吸的功夫,身材魁梧的王在晋便面色狰狞的将手中奏本摔倒了地上,朝着南方咬牙切齿的咆哮道。
刚刚那封奏本乃是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亲笔所书,声称因山东流民愈演愈烈,凤阳府等地也出现了\"骚乱\"的趋势,特向中枢请示,调兵镇压。
此外,作为封疆大吏的汪应蛟还不忘在奏本末尾旁敲侧击的提及天子杳无音信,导致南直隶官员人心惶惶,特请中枢尽快拿出章程,以安天下民心。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如今山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