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340章 商税(上)(2/3)
由前宋的二十税一降低到三十税一。

    此外,前宋贸易兴盛,全国各地设立了多达千余处\"税卡\",专门负责征收商税,反观疆域更为富饶的大明,居然仅设立了二十余处\"税卡\",乃是历朝历代最低。

    闻声,案牍后的天子轻轻颔首,脸上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心中对毕自严的欣赏更甚。

    这便是\"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尤其是似毕自严这等常年在地方任职,经验十分丰富的\"干臣\",三言两句便能点名问题所在,而不是像其余\"腐朽\"的朝臣,动辄便是之乎者也,扯东扯西,毫无见解。

    早在国朝初建之时,太祖便是定下了\"富藏于民\"的国策,但经过了两百余年的传承,这条\"国策\"最终的获利对象早已不是当时勤劳朴实的市井百姓,而是上至朝野,下至地方的各级官员,以及不断从中上下其手的吏员。

    通俗的讲,便是富绅豪商利用自身拥有的财富,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免于交税;而掌握着更大权利的官员或者宗室藩王们,则是将属于朝廷的商税分别瓜分。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贯穿了大明南北经济命脉的\"漕运\",本应为朝廷输送漕粮及漕银的官船如今却被\"公器私用\",为宗室藩王和南方的士绅们运送货物,使得朝廷从中失去了大量的税收。

    再以\"茶税\"举例,即便是战事动荡的两宋时期,朝廷每年也能够收取数百万两的茶税,巅峰时甚至可以达到七百余万两。

    但是到了大明,朝廷每年从南直隶获取的茶税却连年降低,甚至就连万历皇帝亲自从宫中派遣内官,前往南直隶办差,也才收取了区区五万两白银,与前宋的茶税相差百倍之多。

    这些听上去宛若天文数字一般的银两可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由头落到了诸多富绅豪商的囊中。

    反观最为底层的市井百姓们,却没有享受到太多来自于朝廷的恩典。

    \"如今我大明财政紧张,九边将士军饷吃紧,西南又要教化夷人,耗费颇多。\"

    \"议毕卿家之见,我大明来年太仓库的银子可是够用?\"

    像是没有察觉到暖阁中诸位朝臣欲言又止的表情,案牍后的朱由校微微一